日本越来越不老实,最近一段时期,动作不少。而且还是突然出手!根据印度方面透露,日本已经派人赴印去解拆PL-15E远程空对空导弹残骸;另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称昆明股票配资,日本保安厅船只又抵近俄罗斯控制区实弹开火。
印媒证实:日本专家首次获得PL-15数据
PL-15E的残骸,成了多方争相研究的新装备
根据印度媒体《印度国防研究所》在2025年5月26日的报道,日本专家首次获取PL-15E远程空对空导弹的数据。原来在印巴空战之后,印度在旁遮普邦霍希亚尔普尔地区收集到的PL-15E远程空对空导弹的残骸,许多国家试图获得相关残骸以及数据,其中就有日本。
展开剩余83%据称,日本雷达工程师和电子战专家将成为首批获取印度收集的PL-15E远程空对空导弹详细信息的外国专家。印度吹嘘自己使用印度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和防空系统“击落”了PL-15E远程空对空导弹,从而收集到数枚几乎“完好无损”的PL-15E远程空对空导弹,包括:制导系统等。
印度手头的PL-15E就没有“完好无损”的
印度的说法明显造假,远程空对空导弹如何被电子战系统干扰呢?防空系统还能拦截远程空空导弹?这些说法不仅没有实际依据,相反只能暴露印度自己的短板。而且,印度收集到的只是发动机外壳,以及引导系统的残骸,这个价值并不大,更不要说,PL-15E远程空对空导弹采用的都是十年前的技术,还是外贸型号。
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获得残骸进行分析,其他国家也有兴趣,日本就是其中之一,据说,日本相当有兴趣,试图从中获得“重要信息”。
PL-15E一战成名,自然多国都想上门研究一番
日本的阴谋不可能达成,想通过印度了解别人的技术机密,也就是一个妄想。根据马来西亚媒体《亚洲防务安全》的说法,日本希望了解中方制造的先进武器系统,以深入地了解相关的技术,寻求破解之法,为此想收集有关导引头算法、数据链加密和电子对抗措施的数据。这类东西往往涉及软件,这个东西压根不可能在硬件残骸中找到。
一个残骸分析全部,日本也是想的太多
日本如此积极的到印度研究PL-15E导弹的残骸,也与日本正在进行的研发活动有关。日本已经与英国联合研发了升级款的“流星”超视距空空导弹,本质就是要用日本的AESA的雷达导引头,升级“流星”导弹。这次无疑让日本看到了其他类型的AESA雷达导引头,哪怕是残骸,日本也会“如获至宝”的研究一番。
印度确实收集到不少导弹的残骸,但是其中没有所谓“完好”的部件。经过对残骸分析,确实可以发现不少东西,但是只能整理出大致的情况,许多细节不会弄明白。也就是大体知道如何设计,有关设计的原理弄不明白,具体部件的制造可能看到一个大概,但是想复原难度太大。所以,日本想利用其收获,改进自己的空对空导弹项目也只是想一想。
日本与英国联合升级“流星”空空导弹
并且,印度获得的是外贸款,而日本要面对的不只是自用款,还有更先进的型号,PL-15E远程空对空导弹在实战中180公里以上的实战射程,自用型可能就是200甚至300公里,更先进的型号可能就是400公里,对日本都构成了压倒性的优势。
最关键的一点,印度手头没有完整的AESA导引头
日本最近还干了一件大事,抵近俄罗斯开火。
根据日本媒体《读卖新闻》报道,2025年5月23日,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船只,在南千岛群岛的敏感水域,抵近到俄方的眼皮底下后,在没有发出警告的情况下,进行了射击演习。日方对事件的解说,“错误地进行了射击”,具体说法为,使用12.7毫米机枪发射了66发子弹,整个事件持续了大约53分钟。
俄罗斯媒体报道截图
这次惹事的是日本海上保安厅
目前没有人员伤亡或任何损害的信息,射击发生时,该地区没有其他船只。日本海上保安厅方面表示,要惩处相关负责人,将加强安全培训,承诺今后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。
这个事件被日方说是“错误”,本质就不是什么错误与否的问题;在敏感水域活动,进行实弹射击,本不应出现的问题,这就是一种挑衅行为。如果再参考日本过往的例子,这就是一次有意搞出来的“小动作”。
在目前国际局势紧张状态之下,日本有意挑事,试探一下,俄罗斯的反应如何了。只是日方的动作太小了,故意搞事的意图过于明显,让人怀疑其到底想干什么?
日本的本质还是不老实,试图升级局势,火中取栗!若日本越过红线,中俄绝不会坐视不管,对日本采取必要的措施将不可避免,也不会手软。
日本实弹开火,持续这么久,就是对俄罗斯的一次试探
日本对俄罗斯发起的挑衅,更显得自身的可笑,俄罗斯方面都没有提出索赔要求,可见俄罗斯方面连作为反应的兴趣都没有,可见其影响之小。或者说,日本有意跑到一个别人观察不到的地方,开了几枪,试图给自己壮胆。
日本将中俄视为“敌人”,试图进行挑衅昆明股票配资,完全没认清现实,敢动手,中俄一定让日本体会何为后悔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